2015年9月7日

教會轉化的異象 - 蔡宇葳傳道

太13:31-32;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弗1:22-23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一、前言

耶穌是位說故事的高手,祂常取材於當時生活週遭常遇到的事物,來解釋抽象、困難的真理,使它簡單、容易明白;作者馬太帶進七個天國的比喻(十三章),耐人尋味的前三個竟都是和植物有關:

第一個撒種的比喻:四種類型的土壤及結果。
第二是稗子與麥子的比喻。在一個屬於神的國度裡,為什麼邪惡的勢力還可以如此橫行無忌?

第三就是今天主題經文芥菜種的比喻。



其中芥菜種與第4個麵酵的比喻都是描述天國的發展性。

天國是什麼?不是人死了以後要去的天堂哦。在聖經中,天國與天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天國來自希臘文 Basileia,有王權、無上之權、統治之意,即然是國就有王在治理。所以天國就是「神的國」、「父的國」、「子的國」(Kingdom of God)。

天國是上帝掌權的國度,已經開始於耶穌,在耶穌的教訓和工作中,天國已經降臨了。所以天國並不是開始於一個壯麗的大爆炸或羅馬的失敗;相反地,是以出人意料之外的方式降臨,幾乎無法察覺。

而耶穌用芥菜種的比喻強調天國是建立在少數有生命影響力的門徒身上。我們知道在人看起來首批跟隨耶穌的人不多,只有12個,且大半是沒有知識的人,但是在耶穌的心中卻暗示,他們卻可成為猶太人及外邦人的祝福。也就是後來的教會,教會不是地址,不是一棟建築物。

早期的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認為天國就是教會,因為是天國子民的聚集;基督耶穌藉著教會彰顯出來,就是天國,就是神的國在我們中間。教會和天國有不可分割的關連性,天國包含了教會,教會是天國在地上的彰顯。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教會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中最小的,等到長大起來,可以成樹,天上的飛鳥可以築巢在它枝子上。」百種中最小的芥菜種,藉著大地所供應的養分、水、陽光所帶來的光和作用,發芽成長後,卻可以長大成芥菜樹,這就是「轉化」!

接下來就透過今天的經文來學習轉化的過程。

二、種在田裏—本質的轉化(基督徒本身的信仰轉化,種子的生命力)

種子的構造包含:種皮、胚(單子葉植物還有胚乳)。種子若是沒有水,就仍舊是種子,可以久存。只要有水就開始產生變化,可以由胚中長出芽來,變成有生命力。

所以基督徒一樣,若沒有水,仍然是一個種子。

水是什麼?聖經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信他的人要受聖靈說的。(約七37b~39a)

心靈枯乾空虛嗎?莫明的苦悶、枯燥、不安嗎?覺得人生的變幻、虛空、失望嗎?聖靈的活水能叫你的心得到喜樂、平安和滿足,因為開始滋養生命。所以我們也需要像聖靈敞開,不拒絕祂我們身上所做的工作。願我們迦光教會是一個歡迎聖靈的教會,阿們!

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屬肉體樣式轉化成屬靈的樣式

(1)  靈奶到靈糧
(林前3:1-2「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 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我們需要脫去嬰孩、吃奶的屬肉體樣式,轉化成大人、吃飯、屬靈的樣式;

(2)  初淺到成熟
(來6:1「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從信仰初步的道理起身,努力進到成熟的地步。

(3)  動搖到堅信
(弗4:13-14「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 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不再做小孩子,長大成人。

教會是神的子民的聚集,有什麼樣的信徒就有什麼樣的教會。教會像一粒芥菜種,需要水、需要聖靈、需要信徒委身順服,好讓教會原來是一粒芥菜種的種皮、胚芽,能夠破碎、能夠脫落,而使種子產生本質的變化,轉化成為樹木。

三、 長成大樹—型態的轉化

種子與樹的結構完全不同,但是種子卻可以成長為樹木。這就是一種型態的轉化。芥菜種是百種中最小的,芥菜種的直徑為1mm,要725顆到760顆的種子才等於1g重,在巴勒斯坦的芥菜通常長十二尺之高,枝葉茂盛。

淺談教會歷史:

教會型態的轉變

l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基督教合法。公元323年興建了很多教堂,當時的教會幾乎都只在這些建築物中聚會。大約在公元40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規定:要保留羅馬公民的身分,就必須成為基督徒。結果,很多自稱基督徒的人並沒有重生的經歷。

崇拜變得冷漠而亳無生氣,而且偶像崇拜也進入了教會。聖經也不是普通基督徒所能擁有的。教會不僅在教義上墮落,在道德上也是如此。結果,教會背離了神原本的旨意,並失去了對世界的影響。

宗教改革後,雖有新宗派興起,但在教會模式及運作習慣上,仍無法完全擺脫天主教的觀念與格式。

(1)以教堂為中心:
教會被限於教堂內;而教堂在一星期內卻往往用不足50%的時間與空間。在大半的時間裡,全世界的教堂皆形同虛設,空置無用。

(2)以教牧為中心:
教牧為演好獨腳戲而疲於奔命。另一方面,80%的會友無事可做!

(3)以聚會為中心:
聚會才有教會,散會即教會不存在。

因偏差的教會觀念產生不健康的教會現象:教會生活的病態、關係表面化,離「彼此相愛」的實踐太遠,教會不像「家」,更不像「身體」。信徒事奉的參與極不平衡:10-15%的會友非常熱心與忙碌,85-90%的會友只觀望,稱為「不動作的會友」或「消費型的會友」。

教會的「不動作的會友」就像社會上的失業人口,一個國家的失業率過高是危機現象,同樣的一個教會的「不動作的會友」太多,也是嚴重的病徵。

我們要回到聖經裏的教會型態是怎樣的?

徒2:42-47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
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初代教會這個由聖靈而生的教會,看見這是一個追求的教會,他們遵守主的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也因著神同在,彰顯有神蹟奇事的生命,服事、傳福音;若上帝呼召一群人成為教會,自有祂的旨意,人是在活出祂的旨意時才會有滿足。你來到一間活出神旨意的教會,並參與其中才會有滿足。

現代科技發達,為了讓教會能接觸到更多的人,許多教會發展多元多樣的事工例如敬拜團、戲劇團隊、舞蹈團隊、招待團隊、多媒體視訊團隊等等,就像大樹一樣枝幹開始延伸。特別現在的民眾日常生活主要接觸四塊螢幕(電視、電腦、手機、平板),其中每天觀看手機時間平均高達3.5小時,教會弟兄姐妹間的聯絡也很依賴LINE,我們要思考應該要怎樣為主接觸到更多的失喪靈魂?

2.質變會帶來量變,本質的改變會帶來型態的改變。

教會在型態的改變上要以本質的改變為基礎,也就是每一位服事者,就算有再專業的技巧,再新穎的技術,再先進的設備,若沒有生命,我認為神不會喜悅,也不會祝福,聚會只是一起熱鬧而已。

我非常期待未來的迦光可以讓各式各樣的人才發揮恩賜,有各種不同的事工或小組來成全人才並向外拓展傳福音吸引人來教會。但是要記得要有果效是以質變帶來量變。

教會就像一粒芥菜種!就如同種子雖小,卻可以轉化成長為有樹幹、樹冠的大樹。也許目前影響力不大,但是當教會開始問上帝為什麼把我們設立在這?

產生「神聖的不滿足感」,有「轉化成大樹」的異象,從神的靈得到恩典與能力,使教會在質與量上都能成長,而帶來型態的轉化,教會就可以成長為大樹。

什麼是「神聖的不滿足感」?

就是有什麼事會讓你義憤填膺、心中如火焚燒,而不得不有所行動?面對歌利亞的大衛王,受不了有人咒詛那位愛他的神,還對萬軍耶和華 的軍隊罵陣。大衛忍無可忍,神也感受到大衛心中「神聖的不滿足感」,就讓石子像飛彈,正中目標擊倒巨人。

尼希米在外邦君王身邊任職,當他得知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人民遭凌辱,並嘲諷以色列的神。尼希米哭了!他忍無可忍冒著生命危險前去見王,大膽向王告假,還請命許多裝備、物料,結果成就了史上最偉大的重建工程之一。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因為無法忍受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他看到飲水機、廁所與餐廳門口,貼著「白人專用」的標語,他忍無可忍,終於發動種族平等運動。

「世界展望會」創辦人鮑伯. 皮爾斯到遠東旅遊時,看到幼童在長龍中等待發放食物,因烈日昏倒。他心碎了!「神聖的不滿足感」促使他發動有錢的夥伴一起成立「世界展望會」,每天餵養多達百萬兒童。「神聖的不滿足感」產生於看到忍無可忍的事,這些事卻像烈火般激動我們,以致產生這種不滿足感。

美國溪柳教會海波斯牧師說,當我們正視這個神聖的不滿足感,就會產生成長動力,為主不顧一切犧牲奉獻,教會就是需要這份「神聖的不滿足感」,我們需要好好培養,直到它沸騰。

四、 飛鳥來宿—功能的轉化

我們來思考種子有什麼功能?榨油或烘焙給人吃;但樹的功用更不一樣,可以製成傢俱,好像經濟價值是更好的。聖經裏是描述可以讓飛鳥來作窩,這是功能的轉化!

飛鳥棲息:在這一類芥菜叢中是常見的現象,因為飛鳥喜愛棲息在樹間啄食它黑色的種子,表示它有對外的供應、影響力,也讓鳥兒棲息提供安全。

教會功能如何轉化?是眼目從向內轉成向外,教會不是俱樂部,不是基督徒在圍牆內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已,卻無感教會外人的甘苦。

這星期才看到一篇報導說台灣未來10年迴避不了4大危機。「台灣競爭力在哪裡」、「老人化社會」、「三分之一大學何去何從」、「年金保險基金見底」,台灣人若想到未來會怎樣?焦慮?惶恐?教會要如何發揮大樹的功能,讓人棲息?

宏達電裁員15%,8月底桃園市政府公告宏達電龜山廠將裁員 400 人,就在離我們不遠的龜山吔,是不是表示有將近400個家庭受影響?教會是不是預備好要幫助心裏受傷的人?

地方教會是世界的希望,政府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商業、教育也無能為力,人的靈魂出了問題,只有基督能醫治。

教會像一棵芥菜樹,以前也許影響力小、不為人所知、不能為社區城巿做什麼,好像只埋在土裡。但是當教會願意以「轉化成長為大樹」為異象,就可能成長為大樹,讓許多尋求生命歸宿的人,在教會中尋得在耶穌裡的救恩。教會要進行功能轉化,使失喪的人藉著教會尋得救贖。

根據此經文孫理蓮女士於1962年創立芥菜種會,這位和台灣長老教會很有關係,因為她的先生孫雅各宣教士,曾擔任過台灣神學院的院長。芥菜種會做兒少安置、社區兒少家庭服務、社區老人關懷、國外貧童認養,我們教會也藉著芥菜種會幫助了幾位兒童青少年。

五、 結語

弗1:22-23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基督是萬有之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基督這位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既然如此,表示教會滿有神一切的豐盛。教會一定會成長,正像一粒芥菜種,種在田裡,一定可以長成為芥菜樹,讓飛鳥來築巢。

我們要求主將「神聖的不滿足感」賜給我們,我們要宣告「我們教會要轉化成為大樹,成為有生命影響力的教會,使一切尋求的人得著救恩!。」